“求是之光”名家讲坛是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汇聚全球顶尖学者,分享前沿科学思想与突破性成果,推动光电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
2025年4月2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求是之光"名家讲坛院士专辑在玉泉校区第三教学楼301会议室启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教授应邀作题为《簇发光:一种全新的发光体系》的学术报告,系统阐释了聚集体发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范式转移。报告会由光电学院院长戴道锌教授主持,吸引了光电学院及兄弟院系众多师生参与,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戴道锌院长在开幕致辞中盛赞唐本忠院士作为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的开创者,为有机发光领域开拓了革命性的研究方向。他指出,此次讲坛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跨学科碰撞,更是创新研究范式的思想启迪。
唐院士以"从0到1的创新哲学"为切入点,通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视角,揭示了单分子态与聚集态的差异。在历时两小时的报告中,唐院士首先解构传统发光机制:以还原论为基石的价键共轭(Through-Bond Conjugation,TBC)理论中,π电子共轭与供体-受体推拉结构被视为不可动摇的基石。随后通过展示非价键共轭结构的异常发光现象,引领听众踏入整体论研究范式的新领域,提出了簇发光新概念及空间共轭(Through-Space Conjugation, TSC)发光新机制。报告深入阐释了聚集诱导发光与簇发光的关联与区别,结合多组案例总结了簇发光的特征、性能影响因素及典型应用。在范式转移层面,唐院士强调,当传统理论无法解释新现象时,正是范式革命的契机。他郑重呼吁学界突破还原论的思维定式,从整体论视角建立科学研究新范式。
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气氛高涨、掌声不断,持续达30分钟。本次讲坛通过呈现前沿理论突破与哲学思辨的深度交融,不仅为光电学科发展注入材料体系创新动能,也有力地促进了跨学科跨平台的交叉融合。
唐院士简介:
唐本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1988年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高分子化学及光电材料研究,开创聚集诱导发光(AIE)领域,提出簇发光(CL)新机制,发表论文2000余篇,被引超22万次,H指数207(谷歌学术),2014年至今连续当选全球材料和化学双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现任德国Wiley出版社发行的Aggregate《聚集体》杂志主编以及20多家国际科学杂志顾问、编委或客座编辑等。2007年获Croucher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奖,2015年获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1年获Nano Today国际科学奖,2023年获生物材料全球影响力奖,2024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