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光电学院开展了每年一度的“我为学科添光彩”突出案例评选活动。活动反响热烈,形成了凝心聚力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扩大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影响力,学院于近期开展了 2020 年度光电学院“我为学科添光彩”突出案例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得到了学院师生、离退休教职工、海内外院友的积极响应,收到许多来自学院教师、校友的推荐、自荐材料。学院借鉴历年成功举办活动的经验,邀请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院友代表共同组成评选组,最终投票评选出十个2020年度光电学院“我为学科添光彩”突出案例。
今后,光电学院将继续开展年度突出案例评选表彰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宣传先进典型,提升学科声誉和影响力,助推学科“双一流”建设。
案例一:“XX行动”计划项目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表彰对象:狄大卫、赵保丹、佘小健
入选理由:狄大卫入选2020年浙江省“XX行动”顶尖人才计划,项目团队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获科技界和社会广泛关注,为提升浙大光学工程学科声誉做出突出贡献。
案例描述:
2020年10月,狄大卫入选浙江省首批“XX行动”顶尖人才计划七位专家之一,也是首批入选者中唯一的青年学者,资助期5年。
来自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狄大卫于2018年加盟学院后,从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引进了赵保丹、佘小健等优秀青年人才,招收优秀博士后5名,团队规模已超过20人。团队研究的有机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是未来高清显示技术的核心部件,有望在新材料和“互联网+”等领域催生重要原始创新成果。团队致力于建设一流的国际合作实验室,强化浙大光学工程学科在新型光电子器件、材料与器件物理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力争成长为浙大光学工程学科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坚力量。
2020年9月,赵保丹因研发新型光电器件获2020年阿里达摩院青橙奖。达摩院青橙奖是阿里巴巴达摩院于2018年设置的奖项,旨在奖励大中华地区在信息技术、半导体、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初步成就的青年科学家(35周岁以下或博士毕业6年以内),每年10人。赵保丹获奖是学院教师第二次斩获此奖项。
表彰对象:何建军、刘雪明、丁志华、杨青、邱建荣
入选理由:学院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取得大丰收,其中表彰对象获得了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资助,为提升学院、学科影响力作出突出贡献。
案例描述:
2020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29项、直接经费2761万,在项目数和项目强度上均再创新高。其中何建军获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刘雪明、丁志华获批重点项目,杨青获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邱建荣获批联合基金项目。
案例三:学院教师、院友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励
表彰对象:戴道锌、何赛灵、刘柳、时尧成、王健、王喆超、管小伟、匡翠方、李鹏、丁志华、诸葛群碧(09届院友)
入选理由:表彰对象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励,为提升学院、学科影响力作出突出贡献。
案例描述:
戴道锌、何赛灵、刘柳、时尧成“硅基特异结构光波导模场调控及功能器件研究”项目获2020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戴道锌、时尧成、王健、王喆超、管小伟组成的团队多年来聚焦于“硅基纳米光波导模场传输耦合及集成器件”研究,围绕硅基片上的基础共性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突出成果,获评2020年度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一等奖。
匡翠方因在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取得突出研究成果,2020年获评第十六届王大珩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匡翠方还参与“表面缺陷显微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李鹏、丁志华参与“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9届院友诸葛群碧2020年12月因“推动了超大容量光通信系统的实现,以及灵活智能光网络的构建”,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2020年中国区榜单。
案例四:校企校地共建联合研究机构,基地成效显著
表彰对象:白剑、汪凯巍、沈伟东、高士明、陈彪、马云贵、钱骏、狄大卫
入选理由:新增多个校企校地联合研究机构;学院在海宁、宁波建立的研究平台为属地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学科在领域的影响力。
案例描述:
2020年学院在校企校地合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其中新增联合研究机构3个,海宁、宁波研究平台入驻多个科研团队,平台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020年校企校地合作新增3个联合研究机构:浙江大学-宇瞳光学机器视觉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利安光学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萍乡市湘东工业园光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平台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其中与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光电分院已进驻的光电子器件、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水下光传输与光传感共3个研究团队,目前已获得多项高水平项目、论文成果;与海宁校区国际联合学院合作建立的浙江大学先进光子学国际研究中心已初步完成集成光学、亚波长光学、激光遥感、生物光子学、柔性光电子共5个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获批海宁市人才基金支持,同时狄大卫“XX行动”计划项目团队也将落地海宁校区
案例五:曹其东、曹袁丽萍捐赠设立教育发展基金
表彰对象:曹其东、曹袁丽萍、毛磊(82届院友)
入选理由:曹其东、曹袁丽萍捐赠200万美元,用于支持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案例描述:
曹其东先生、曹袁丽萍女士长期关心浙江大学,其投资创办的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有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相关合作成果获得了2020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年中国光学科技奖应用成果类一等奖和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20年10月,曹其东先生、曹袁丽萍女士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美元200万元整,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永新吉科求新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支持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82届院友毛磊协助完成了捐赠。
案例六:一流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就
表彰对象:刘向东、刘旭、刘玉玲、郑臻荣、时尧成、林远芳、郑晓东、王晓萍、李晓彤、岑兆丰、叶辉、王立强、匡翠方、梁宜勇、吴仍茂、吕玮阁、蒋凌颖、徐建锋、蔡佩君、祝宇慧、金鑫、詹舒越(14届博士院友)
入选理由:2020年,学院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强化一流专业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专业声誉作出应有贡献。
案例描述:
完成/获批一系列教改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
建设一批优质专业课程和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课程自编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入选2020年度省本科院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应用光学》荣获2020年浙江省本科院校“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特等奖,课程自编教材《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被10余所高校选用,已修订出版第4版;《应用光学实验》荣获2020年浙江省本科院校“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二等奖,课程自编教材《应用光学实验教程》入选2020年度省本科院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基于课程设计的“光电成像系统图像记录过程的微观虚拟仿真实验”获批2020年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表彰对象:姚冀众(10届院友)、郑臻荣;李安(16届硕士院友)、应云斌、何辰颖、林飞宏、李子寅、童奕澄;王旭龙琦(08届院友);余泽清、芦淏、徐冰清、岳铂雄、林紫慧、李国梁、付潇、马千里、王歆宇、楼桢优;徐琰、陶雨婷、刘烨、傅小敏、潘婧、张磊;孙小凡、余方正、柏凌、王晓雯、张华宁、金涵、王立强、袁波;蔡明轩、方琳玥、孙昊天、吴恩宗、丁章浩、刘映利、吴仍茂;杜凯凯、仇旻、李强;吴昊、戴道锌;田静逸;李东宇、钱骏。
入选理由:多位博士生获国家、省级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师生和院友获得多项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在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为提升学校学院声誉做出应有贡献。
案例描述:
2020年,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郑臻荣指导的2010届院友姚冀众团队《纤纳光电——新一代薄膜光伏技术领军企业》项目获全国金奖(成长组,国际参赛),郑臻荣指导的2016届硕士院友李安团队《安思疆——三维传感与智能硬件整体方案引领者》项目获全国银奖(成长组),2008届院友王旭龙琦荣获第二届创新创业英才奖;郑臻荣指导的余泽清团队《伊赛科技——全国车载光学显示技术引领者》项目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城市治理与社会服务组金奖;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张磊指导的徐琰团队《面向机器人的微纳光纤仿生触觉传感器》项目获一等奖金奖(最佳创意奖),王立强、袁波指导的孙小凡团队《基于3D内窥镜的增强现实手术训练导航系统》项目获一等奖银奖,吴仍茂指导的蔡明轩团队《大智若昀——面向大尺寸显示的新型背光技术》获一等奖铜奖。
2020年,学院多位博士生获得校级、省级优秀论文提名:仇旻/李强指导的学生杜凯凯获2018年度全国光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戴道锌指导的学生吴昊获第五届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论文提名,仇旻/李强指导的学生田静逸、钱骏指导的学生李东宇获2019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2019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案例八:院友以及关联企业取得突破性科技成果
表彰对象:赵延平(91届院友)、朴东国(91届院友)、杨宗银(12届硕士院友)
入选理由:1991届院友赵延平、朴东国所在的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测导航”)的定位设备测出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12届硕士院友杨宗银造出全球最小光谱仪。突破性科技成果获得科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为提升学院学科声誉做出应有贡献。
案例描述:
2020年5月27日11时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携带华测导航研制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登上珠峰峰顶。经严苛测试和重重验证,华测导航的设备最终成为唯一登上珠峰峰顶的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珠峰高程测量尤其是峰顶的测量,既是对人类身体极限的考验,也是对产品相关性能、参数和指标的挑战。
成立于2003年的华测导航,在同学院友赵延平、朴东国带领下,深耕卫星导航定位领域,不断自主创新,在高精度北斗定位算法和芯片、全球星地一体服务平台等关键技术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华测导航此次测量珠峰最新高程,标志着中国只能依赖进口装备测量珠峰高程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杨宗银造出全球最小光谱仪。他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论文首次系统总结了光谱仪微型化的技术方案和发展历程,引起国际科学界高度关注。他使用尺寸仅为发丝1/1000的纳米线有效捕获光子,并使用可重构光信号全光谱智能计算软件制备出仅有几十微米的光谱仪,并采用标准芯片工艺和制备流程,降低了制备成本,大大推进了光谱仪产业化进程度。该尺寸不及市面微型光谱仪的千分之一,可集成到手机中使用。杨宗银经历了上百次失败实验。这种不言放弃、追求卓越的钻研精神成为众多光电学子的科研楷模。
案例九:学院教师和院友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展示大爱义举
表彰对象:章海军、姚达、刘弋青(82届院友)、应建军(89届院友)、周斌(11届博士院友)、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摄影83班院友等抗疫光电人
入选理由:学院教师和院友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表现的大爱义举,获得社会关注,为提升学院声誉做出应有贡献。
案例描述: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为抗击疫情,学院教师和院友不约而同地纷纷行动起来。
在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及时成立疫情防控专班,建立应急机制,精准摸排、优化流程、网格管理、一日一报,保障了师生健康安全和学院事业发展。为响应“不停教、
停学”的要求,学院应开课程在“学在浙大”平台的开课率为100%,其中章海军主讲的课程是全校督导听课反馈中唯一一门两次评价“特优”课程;学院多门课程准备了大批量实验套件,逐一邮寄至每位学生家中;许多教师线上辅助学生在家开展课题调研、实验设计等探索性任务,有效提高了在线教学质量;学院还为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境外高校交流学习的师生寄送防疫物资、慰问信等,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院友关联企业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大年初一破门而入,第一时间抢发医疗设备;82届院友刘弋青的企业通过学院校友分会向浙大教育基金会捐赠50万元专用于抗疫工作;院友关联企业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向滨江区红十字会捐赠30万元;摄影83班集体捐款9千元;89届院友应建军自发邮寄生活物品给疫情严重地区院友;2011届博士院友周斌千里闪送额温枪支持学院教学复工。尚有无数海内外院友通过不同渠道捐赠大小善款与医疗用品……大家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体现了浙大光电人不惧困难、勇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大爱情怀,抒写了特殊时期浙大光电人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有力篇章。
案例十:院友各显神通,学科尽添光彩
表彰对象:邵理阳(01届院友)、艾曼灵(00届硕士院友)、金波(02届院友)
入选理由:院友组建“大湾区光电产学研联盟”,推进国内光电领域产学合作;院友资助学院新年晚会。为提升学院声誉、促进学院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案例描述:
2001届院友邵理阳依托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积极组建“大湾区光电产学研联盟”,推进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的国内光电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学合作,为提升国内光电领域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2020年,院友艾曼灵、金波资助学院“科汀之夜”新年晚会,为晚会取得圆满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支持,增强了学院师生和院友的凝聚力,提升了学院文化活动的品质,获得了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