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国家天文台提出将小行星1998VV35命名为“丰子恺星”的申请,获得了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
以下是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的公告:
公告:(79811)丰子恺,
小行星编号1998VV35
发现日期:1998年11月9日
该星于1998年11月9日由国家天文台发现,这天恰逢丰子恺先生诞辰100周年,而该星国际编号后四位9811,也正与丰子恺先生出生的年、月(1898年11月)完全相符。
公告指出:丰子恺(1898-1975),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艺术与音乐教育家,以其风格独特的漫画和散文广受欢迎。
丰子恺(宋菲君 提供)
发现小行星的国家天文台兴隆站(陈颖为 摄)
1939年到1942年间,丰子恺追随浙大西迁,先后执教于广西宜山和贵州遵义。
1938年12月,丰先生收到马一浮的来信。信中,浙大校长竺可桢诚意相邀,聘请丰子恺担任浙大艺术指导。1939年1月,丰子恺决定前往。一路沿途躲避日机轰炸,十分艰难。
一路上,他记录下浙大西迁的艰难历程。在《教师日记》中,他写道,“上午驾吾夫人出殡,吾往送之。见竺可桢校长亦来送殡,其黄色制服之裤,臀部有两破洞,大如手掌。吾几失笑。”正是竺校长带头共克时艰的精神,也高涨了浙大师生的士气,奋勇攀登科学高峰,留下浙大西迁的辉煌岁月。
在这段艰难岁月中,他努力创新艺术教育。他上艺术教育、艺术欣赏两门课,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透视法、漫画等艺术技法,提出“艺术教育之主旨,温柔敦厚”。
1940年春天,丰子恺携家迁到遵义。在遵义浙大宿舍里,他重绘《护生画集》,从事教学与创作,与喜爱书诗画的浙大教师建立了深厚友谊。
也是在遵义,丰子恺的二女儿嫁给了浙大生物系的温州籍学生宋慕法。这场婚礼是1941年在遵义举行。丰先生女儿丰一吟在《爸爸丰子恺》一书中称是“我家第一桩喜事”。
不久以后,丰子恺先生的二女儿于1942年清明生了个儿子,外公为这个长外孙取名宋菲君,意即“芳菲之君”(古代称清明节为芳菲节)——这位在西迁途中降生的孩童,日后与光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丰子恺命名一颗小行星的主意,和宋菲君有很大关系。宋菲君从小就喜欢天文,动手能力很强,读高一时候(1957年)还和同学一起制作过一个开普勒望远镜。用这台简单的天文望远镜,居然看到了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土星的光环、内行星金星的盈亏,以及月面的环形山。当丰先生得知后,就画了此画送给宋菲君。宋菲君和国家天文台联系密切,这次也正是国家天文台薛随建副台长向宋菲君建议命名“丰子恺星”,各位天文学家和宋菲君共同策划运作,并于6月19日第一个向宋教授通报审批结果。
丰子恺作品《自制望远镜》
宋菲君于1966年毕业于北大物理系,曾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曾任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大恒光电总经理,2005年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专家会员称号(Fellow SPIE),2006-2010年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光电学院聘请宋菲君研究员担任客座教授。
宋菲君外公曾在浙大教授艺术课程,父亲为浙大生物系毕业,二姨丰宁馨长期在浙大数学系任教,她的外孙正在浙大读博,可说丰子恺一家四代浙大缘。
宋菲君
在宋菲君先生推动下,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浙大光电学院建立了深入而良好的合作关系。自2019年起,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浙大光电学院设立“大恒光电奖学金”,重点奖励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和境外交流学习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浙大光电学院在校本科生,为推动浙大光电学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