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光电学院项目成功入选“浙江大学2017年度十大学术进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5-18浏览次数:717

近日,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评选结果出炉,共评选出10项“2017年度十大学术进展”和10项“2017年度十大学术进展提名”。
光电学院徐之海团队“卫星遥感光学稳定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成功入选“2017年度十大学术进展”,刘旭、杨青团队“纳米照明首次实现片上大视场无标记远场纳米显微成像”成功入选 “2017年度十大学术进展提名”。
 
光电学院入选项目简介:
 
 “2017年度十大学术进展”光电学院入选项目:卫星遥感光学稳定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
负责人:徐之海
项目简介:
该项目研究高分辨率卫星遥感中的光学稳定成像技术,突破了由于卫星运动和颤振制约光学成像质量的瓶颈,实现了我国向该领域国际尖端水平的技术跨越。该项目被授予2017年国XX发明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相关技术发明奖上零的突破。
主要技术创新与发明点为:
1.建立了卫星颤振对成像质量影响的理论模型,研制了国内首个光学遥感卫星颤振成像仿真软件。
2.发明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参数自适应和针对推扫积分成像的高精度颤振探测技术。
3.发明了基于运动预测闭环控制、光轴复合稳定控制等多种光机稳像方法。
4.发明了基于运动模糊核提取和TDI积分成像机理的颤振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该成果共取得25项知识产权,发表SCI论文29篇。相关论文被美国、法国、比利时和国内同行专家在国际顶级光学期刊中他引100余次——标志该项目理论研究进入该领域国际前沿。
该项目成果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多个国家航天主力单位中推广应用,并在我国最高分辨率军用光学卫星等高分卫星型号中、在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的应用中,改善了运动模糊的影响,获得了迄今为止我国月面分辨率最高(0.97m)的可用图像,取得非常显著的军事和社会效益。
 
 
 
“2017年度十大学术进展提名”光电学院入选项目:纳米照明首次实现片上大视场无标记远场纳米显微成像
负责人:刘旭、杨青
项目简介:
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刘旭、杨青团队瞄准了国际上在大视场、远场、无标记超分辨显微成像的这一重要空白,开创性地将发光纳米材料作为局域光源,巧妙地利用其小尺寸、大表体比、强光局域能力和强倏逝场等特点,并与二维波导相复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大视场的远场无标记超分辨显微成像,打破了目前超分辨显微领域的瓶颈,获得的视场比以往报道的无标记型远场超分辨显微方法扩展了2个数量级,且方便快捷、普适性强,在集成芯片、蓝光DVD、3T3 l1癌细胞等不同领域的亚波长样品上均得到了验证。该技术成本低廉、与广泛使用的显微镜系统具有优秀的兼容性,可设计成紧凑式照明模块使普通显微镜具备超分辨能力。该成果被称为纳米线环形照明显微术,发表在国际物理学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RL 118, 076101 (2017) );入选“2017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被认为“纳米照明首次实现片上大视场无标记远场纳米显微成像”;以“我国学者在无标记远场超分辨领域取得突破”为题被中国科学网报道。该方法可满足生物、医学、材料等国家前沿领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我国高端光学显微镜及超高分辨探测仪器的“跨代式”发展和实用化提供新的核心技术储备,促使我国成为新兴工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