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潘蔚琳研究员学术报告的通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08浏览次数:0

报告题目: 激光雷达在青藏高原和南北极中高层大气遥感中的应用
报 告 人: 潘蔚琳  研究员级高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首批“引进杰出技术人才(技术百人)”
报告时间:2015年10月12日下午2:30分
报告地点: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教三440会议室
联系人:刘东 135-7578-8748
 
报告人简介:
    潘蔚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博士生导师。199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93-1996年在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1997年和2002年分别获得美国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9年在美国斯坦福研究所任博士后、高级研究工程师。2009年入选中科院首批技术百人,目前在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LAGEO)从事主、被动大气探测系统的研发工作。2013年利用自主研发的可移动式MARMOT激光雷达在青藏高原首次实现地基探测中层大气温度廓线;2006年利用格林兰岛ARCLITE激光雷达观测结果首次发现中间层顶区域夜光云导致金属钠层消失的现象;1998-2002年作为主要研发人员组建世界首台铁玻尔兹曼激光雷达并应用于南、北极中高层大气温度以及狮子座流星雨的探测研究。2003年获美国光学学会Allen Prize。
 
报告摘要:
    地球大气上下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力、物理、化学相互作用及物质交换,因此有必要将全大气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研究。但是,包括平流层、中间层和低热层在内的中高层大气由于受到探测手段的限制,仍是天气气候研究十分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和南、北极这三大地球气候系统敏感区域。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地基全大气层多参数探测技术。激光雷达作为一种主动式光学遥感探测设备,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和高探测精度等优点,日渐成为大气遥感探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利用激光与大气物质发生的散射和吸收特性,不同体制的激光雷达可用于获取多种大气要素(温湿压风)和大气成分(如:臭氧、二氧化碳、气溶胶等)的垂直分布特征。本报告将着重介绍2013-2015年在西藏拉萨和青海格尔木利用地基瑞利/米散射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气溶胶、卷云、中层大气密度和温度的研究工作,以及1999-2001年期间利用机载和地基铁玻尔兹曼激光雷达探测南、北极上空中高层大气温度、夜光云和铁原子密度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