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闪闪求是光,莘莘学子情――记激光技术与仪器专业_78级校友余东校、吴坚一行返校寻根

编辑: 时间:2016年04月07日 访问次数:994

闪闪求是光,莘莘学子情
——记激光技术与仪器专业 78级校友余东校、吴坚一行返校寻根
“我们住在西湖边,住的其实是回忆啊!”笔者在北山路某宾馆见到专程由美国赶来的余东校老师时,他就感叹道,“昨天晚上绕里西湖走一圈,今天早上又走一圈,这是杭州最好最好的季节了,太美了!”
随后,在去往玉泉校区的途中,余东校老师和同行的吴坚老师就向笔者说起当年求学于激光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故事,虽然第一次接触两位老师,笔者却已经在短时间内被他们满怀情感的言语所打动,更是不禁对校友们的经历和故事充满了好奇。
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那诗一般迷人的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述说,玉泉校区同样迷人的景致已经映入我们的眼帘。
 
学院党委书记叶松老师早已迎在门口,远远地就与两位老师招手致意,原来,大家都是老朋友了呀!
在院教工之家,几位老师兼旧友圆桌围坐,嘘寒问暖,相谈甚欢。从“激光”英文单词“LASER(laser)”的翻译,到光电学科就业创业形势,再到光电科技在“万众创新”及技术改革中扮演的角色,余老师和吴老师用极为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瑰丽而又奇妙的图景——这甚至让非科班出身的笔者也对光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譬如在谈及“激光”英文单词“LASER(laser)”时,余老师认为这个词的翻译其实是很难的,“LASER(laser)”每个字母都有其特定内涵和外延,每个字母都至少可以讲一节课,单拿第一个字母“L”来说,它代表光,可以追述到人类文明起源甚至宇宙大爆炸……仅仅是“LASER(laser)”中“L”这个字母,就涵盖了人类科技、心理、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巨大信息,是我们撬开光电科学这一巨大宝藏的一把神奇的钥匙——余老师这种既像百家讲坛又像哈佛公开课的讲述风格,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科普概念,仿若引领笔者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同时也交织着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
不消多久,余老师对于光电科技在技术改革中扮演的角色的深度判断又将笔者拉回到了现实。“光电科学在当今世界的技术进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光电人一直甘当配角,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各界对光电科学的认知不够,这不仅阻碍了学科发展,更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余老师再次指出,“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浙大光电学子肩负使命,有义务为光电‘正名’,让光电科学有其应有地位,更好地展现其价值!”
吴坚老师通过国内外光电学科就业创业形势对比,指出目前光电学科处于历史上的价值低估时期,然而这块“价值洼地”只是短暂存在,随着光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电的学科价值已经不容低估,未来三五年内,光电学科将实现价值回归。
这一仪式简单、形式宽松的交流,在一阵又一阵欢快的笑声中告一段落。
不知不觉已近中午,叶松老师陪同两位校友在校园漫步。两位校友特别提起要去曾经生活过的学生四舍看看,那里还有个小故事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两位校友不仅住在四舍,还在四舍的顶楼阁层“开办”了高校第一个由学生发起的为大学生服务的校内营利机构——“光仪系摄影组”,别看这个今天看起来并不太洋气的称呼,在当时那可是绝对的时髦,这一“创举”不仅时髦,还很“便民”,很“叫座”,才开张一个月,利用三个学生的业余时间,摄影组利润居然达到400多元人民币,这可相当于当年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呀!
说笑间,一行人已经到了四舍门口。余老师与吴老师还特地在宿舍旁的桂花树旁留影,余老师笑着说:“这颗桂花树我们读书时候就在了,现在长得更高更壮了。”
午后的阳光正明媚,在树影斑驳中,我们暂时作别了两位校友。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余老师和吴老师身上,浓缩了那一代浙大光电人的精神特质,这无疑是基于积淀百年的学校文化的熏陶。相似的学习背景和精神“交集”,使得校友们不论是在治学理念还是为人处事上,都有着“求是”的文化认同,有着“寻根”的情结,这正是校友发展工作不断推进前行的强大动力。
闪闪求是光,莘莘学子情。愿光电学科大放异彩,愿校友工作蓬勃发展!
 
 
 
 
 
校友简介:
余东校,浙大光电学院激光技术与仪器专业78级校友,Yuco 光学激光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杭州东一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美国石溪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校友分会理事。
  坚,浙大光电学院激光技术与仪器专业78级校友。